详细说明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足跟痛症121例
石家庄健康路彭林顺中医诊所 乔自薇
关键词 小针刀 跟痛症
临床资料
本组121例中男57例,女64例,单侧81例,双侧40例,共161足,足跟痛的痛点部位,底跟骨结节中点偏前有痛点者131例,跟骨前内侧有痛点者12足,跟骨前外侧有痛点者10足,弥漫性足跟痛者8足,拍片检查有跟骨骨刺者152足,本组病例均在外院做过治疗。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均在门诊治疗。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屈膝盖90度足底朝上,仔细检查足跟部的痛点。做好标记,作为小针刀的进针点,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小针刀刀口线与足纵轴方向一致,垂直刺入达跟骨表面后稍退针约0.3至0.5CM,助手将患足背屈,使跖腱膜紧张,先纵行切割数刀,然后在横向剥离几下,出针。创可贴覆盖针眼,术毕。
治疗结果
效果评定标准,优,足跟疼痛消失,晨起或行走足跟部无疼痛。良,足跟无压痛,行走无痛或稍痛,接近正常功能。可,足跟有轻压痛,行走仍有疼痛,比治疗前减轻。差,疼痛未减轻,行走疼痛同治疗前。
本组随访116例154足,其中随访一年以上者97例127足。优86例112足,良9例13足,可,2例2足。优良率为98.8%
讨论
我们发现跟痛症患者在足跟部的痛点有一定规律,其中跟骨结节中点偏前部痛点占81%,跟骨内侧缘痛点占7.4%,跟骨外侧缘痛点占6.2%。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患者疼痛是由于以跟骨为附丽点的肌腱韧带的损伤,无菌性炎症,局部增生肥厚卡压了该处的微小神经,这正是采用小针刀闭合松解术的缘由,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影响行走及工作。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如脂肪垫损伤,创伤,跖腱膜炎等,其中多见的是跖腱膜炎导致的。
足跟痛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病因
跖筋膜炎
足跟痛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
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跟骨后滑囊炎
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临床上怎样来区分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一般来讲,除了借助于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专业的足科医师,经过临床查体,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应用治疗性手段来区分,例如老年人由于足底脂肪垫萎缩引起的足跟痛,当应用局部封闭治疗时,是没有疗效的。
诊断
足跟部疼痛、压痛点在跖腱膜跟骨附着处。
1.可有慢性损伤史或一次性外伤史。
2.行走时疼痛加重,或足下着硬物时疼痛加重。
3.X片显示跖腱膜跟骨节处可出现骨刺。
治疗
小针刀治疗石家庄股骨头坏死,详情电话咨询13931892678彭医生。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